文:高樹熙
紀錄片向來具有自己獨特的節奏跟生命,和刻意排練演出的戲劇不同的是,你無法預期影片中主角以及故事的走向和調性,頂多透過剪接和編輯影片甚至是觀察的視角,來呈現事件和人物的複雜和關聯性。當然每部紀錄片根據所紀錄事件和題材的不同,也各有各不同的光熱。
由 CNEX基金會所監製出品、年紀甚輕的學生導演蘇哲賢所執導的《街舞狂潮》,紀錄了分屬兩個不同世代對於追逐夢想所堅持熱情的故事,感覺似乎是延續了前陣 子暑假檔期,來自歐美所推出的兩部經由電腦3D視效加持的青春街舞電影風潮,但實際上,有別於以科技取勝的劇情電影,呈現出來的,卻是為了下一個世代所做 的文化觀察以及逐夢紀錄,更為台灣獨有的街舞文化,勾勒出一張張熱情舞動生命的時代臉譜。
台灣對於流行次文化觀察的紀錄片不多,2004年的得獎紀錄片《海洋熱》紀錄了好幾個來自不同背景的年輕樂團參加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預賽的過程以及背後的熱 血故事,導演陳龍男當時也花了非常多時間跟精神去跟拍以及訪談,透過這幾個看似不是很能讓人看出未來能成多大氣候的年輕樂團,有的為了參賽生活甚至已經捉 襟見肘,卻仍然堅持信念去完成自己夢想的歷程。
當年初初看到這部題材「與眾不同」的紀錄片,實在令人不得不跟著內心沸騰,這不單單只是闡述了台灣也有專屬於我們自己的流行文化,只要有著一股朝著理想邁進、堅持下去的行動力,不管是搖滾音樂、街頭舞蹈,也都有著他們各自成為一種獨特文化現象的態勢和潛力。
而 把這些夢想化為影像和訪談畫面,甚至是忠實的紀錄下當時熱血心情的,也只有紀錄片能夠做到,這類紀錄片多半不得觀眾緣的原因常常是:我們往往帶有先入為主 的主觀印象去看這些貌似主流價值之外的次文化,認為他們不切實際、眼高手低,更有甚者,認為這種應只專屬於年輕新人類的次文化不值得被了解和推廣,所以 《海洋熱》當年在推出之時,只得到了獎項以及口碑上的小規模成功,甚為可惜!
(後 來推出的DVD甚至現今已難找到)而CNEX基金會慧眼獨具的在金穗獎期間就相中這部由還在台藝大就讀的學生導演蘇哲賢的畢業作品,經由多次征戰坎城與柏 林影展的資深導演徐小明與名作家羅智成擔任監製,《街舞狂潮》不但是台灣第一部成功被推上院線上映的街舞紀錄片,這也代表著這股時代文化新勢力,在這資訊 已經極端爆炸的現代社會,已經以洶湧澎湃之姿,逐漸蔓延擴散開來!
《街 舞狂潮》以兩條其實看似互相沒有交集的故事主線來作為紀錄對象:一個有著瘋子稱號的街舞鬥士,在拍攝影片的2008年當時已經34歲、舞齡長達20年的 「高齡」舞者阿倫,藉由訪談以及實際上了解他生活和工作的狀況去窺視在那個街舞還不盛行,舞廳甚至還未完全合法,學舞只能夠透過音樂錄影帶模仿以及聆聽大 量的舞曲來進行,難堪困窘的克難時代,一直經歷組團發片、成立舞蹈教室,還有透過舉辦各種活動來推廣台灣的街舞,甚至是邀請國外的專業人士來到台灣透過經 驗的分享交流來推廣他眼中所熱愛的街舞文化。
另一組人馬是 由幾個還在高中即將畢業、由一群十七歲的少年所組成的舞團「八個小孩」(Undergradu-Eight),來自不同高中的他們,因為對於街舞的執著讓 他們走到了一起,導演的鏡頭紀錄著他們揮動汗水所努力的捷運盃街舞比賽。對他們來說,人生還有太多的可能,拿到冠軍,未來是否就有所改變?
而 這幾個在鏡頭前已經可以堅定訴說自己對於街舞的熱情和人生夢想的少年,街舞比賽對他們還說,會不會只是一個夏天的回憶?關於這些精采的人生故事以及後續的 發展,都將在上映版的《街舞狂潮》當中,讓我們看到了分屬於不同世代,眼中卻散發出相同光芒的追夢能量,並且把這兩條沒有交集的主線,緊緊地纏繞在一起, 這是本片最鼓舞人心的動人片段,經由「夢想」把他們融合到一塊兒,即使這些人、這些事,在時代的洪流之中,仍然以自己單薄的力量,以及不畏現實的意志力, 勇敢的前進著。就算再過個十年百年,這樣的紀錄依然異常珍貴,無可取代。
而 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當年在《海洋熱》當中最受到矚目的樂團「芒果跑」女主唱張懸,如今已經推出三張個人專輯,其團員也都陸續被延攬為業界重要的樂手,而 當年連吃飯錢都籌不出來,卻依然樂觀知足愛耍寶的原住民樂團「圖騰」已經多次獲得海洋音樂祭的重要大獎,也在業界漸漸闖出名號來,讓人不禁也期望在《街舞 狂潮》中幾個上了大學之後各奔不同舞團的「八個小孩」以及逐漸退居幕後教學卻仍然始終不放棄這條夢想之路的街舞鬥士阿倫,在這股文創產業仍然在積極發展的 當兒,能夠各自走上屬於自己所真正想要的道路,甚至夠讓人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還能繼續看見那幾張因為街舞文化而奮鬥、燃燒生命拼湊出「夢想」這幾個字的熟 悉臉孔。
【原文出自於:benni:私人放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