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狂潮》於16/01(日)在MAD舉行特別放映,CNEX執行長蔣顯斌(Ben Tsiang)及紀錄片導演張虹一同參與映後座談會,與觀眾交流,氣氛熾熱,在寒冷的冬日埋下夢想的種子。

170373_487165673217_552923217_5972855_6561899_o (1).jpg

Ben先與觀眾分享主角阿倫、高中生舞團「八個小孩」及導演蘇哲賢的生命如何因著《街》而變得不一樣。主角阿倫可說是大中華地區Hip-Hop的先鋒者,多年來為了街舞拚上所有,卻總像得不到認同。然而當自己的故事被拍成電影,激勵了無數正在尋夢或已失落夢想的少年及成人,為街舞建立了正面的形象,阿倫深感無數次被打倒,每每瀕臨放棄的邊緣都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告訴別人,夢想怎樣令人的生命得改變! 


 

「八個小孩」現在都在台灣很好的大學裏,與阿倫不同,他們有更多的選擇及路向。Ben提到他們的父母起初都不太支持兒女跳街舞,總是覺得沒大出息、不務正業似的。隨著電影的拍攝、上映及引起的迴響,有的父母慢慢的轉變,從最初的反對、沉默、繼而到戲院觀影最後拉攏朋友、親戚等一同前往,這個過程,與其說「八個小孩」上了成長的一課,倒不如說父母親才是受教者,迫令他們重新審視自己與兒女的關係、兒女的價值及做人的致趣。  


 

Ben也說到《街》令導演蘇哲賢成為金馬獎最年輕的得獎導演。與阿倫一樣,導演彷彿從他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從一開始,他們已經面對生活實實在在的張力與挫敗,作為一個導演,作為一個舞者的孤獨與必須面對的外在的與內在的質疑。只是這一次,他們的努力被看見了。 Ben與觀眾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畫面: 蘇導演在《街》上映期間,自己在身上掛滿牌子,跑遍台北市為電影宣傳,率直熱情! 這樣毫無保留的,真的值得問: 我們到底敢為自己的夢想付出多少? 


 

觀眾熱烈的表示受到電影的感動。有不少人反思到香港的跳舞甚至整個文化氛圍,是否有生存空間,讓更多人,尤其是我們城市的年輕人去追求夢想。Ben憑著自身往來2岸3地的豐富經驗,對比了台灣、大陸及香港的年輕人, 發現相對於台灣仍保有一種浪漫的追求情懷,大陸及香港總是實際得教我們的夢想過早地夭折。


 

為什麼香港人不再談夢想?


 

CNEX希望《街》除了展演追夢者的故事,更能夠在地的藉著影片思考香港的本土經驗與存在環境,面對朦朧一片的未來,我們是否能在一片紛爭中看得見那些繫於存在及美好人生的重要本質。


 

喜歡《街》的朋友,請與我們一起努力,讓更多人認識《街舞狂潮》! 


 

1)請速網上購票

 

2)請Like Facebook

 

3)請Attend這event

 

4)請Share這eve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phopst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