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念修是在2006年《奇蹟的夏天》上映前夕,在楊力州導演的工作室裡,我們幾個學生擠在客廳裡,看著即將誕生的電影,後場就像是一個紀錄片學校。

一直到現在那部電影的剪接與節奏,令人震撼,當時我跟念修是第一次見面,張榮吉導演告訴我說:比賽的場次是念修所處理的,她的剪接很有力道,並且很有感情。

 

很驚訝這是一個很年輕的女生手中剪出來的俐落。當時我們都還是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而已。


之後在短片輔導金電影《合同殺人》,以及電影短片《天黑》當中,陸續合作。直到2008年,我第一次從巴黎世界街舞大賽回來,我抱著成山的一堆拍攝帶與我自己剪接的片花給她,即使經費困窘,即使我拍攝的技術還不成熟。硬著頭皮拜訪她,希望能夠藉由她的協助,讓這部片得到最好的詮釋。

 

走到是一個菜市場拐了又拐的小巷,爬上公寓的頂樓。

 

嗯,看起來不錯,開始剪吧。她說。

 

《街舞狂潮》的第一個版本是從念修自己租的樓頂加蓋開始的,所謂的環境困難,真的是非常克難,甚至到2008年夏天時,在沒有冷氣的狀況下,完成了看帶場記表跟最後的剪接。最後要開始進行線上剪接時,念修的確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故事的重新排列造成的效果,以及對於人物的建立。看著剪接室內沒有一本書跟剪接有關,而大多是小說。她無形教了我很多事情:關於故事,關於結構。


在剪接的期間,我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還記得第一次完整的57分鐘終於完成要輸出時,因為輸出的時間需要一整夜,我睡在那間現在覺得實在很簡陋又太酷的工作室客廳,而念修跟我說:每一隻紀錄片要剪出來就像是要生產一樣啊!半條命都快沒了。

 

留下一張紙條在徹底運轉的電腦旁,感謝她的努力。

 

因為這個人是這樣地認真,專注。透視影像的內在,而不只看見舞蹈的炫目,成就《街舞狂潮》,富有人性的結果。

 

常常會隨意地討論八個小孩中的每一個人,常常交換對阿倫人生的看法。不僅拍攝時我對阿倫跟八個小孩已有了感情,念修在長達近兩年的剪接過程,她透過影像,對片中的他們再熟悉不過了。

 

每一次黑暗的夜晚,當她離開工作室關上門,帶著疲憊的身心,安靜地離開,即使沒有掌聲,沒有人知曉她的重要,她仍然繼續往前。《街舞狂潮》是太多人太多人的協助,最重要的是:請記住一個無聲卻又最重要的推手:李念修。

 

當我獲知金馬獎提名《街舞狂潮》的剪輯入圍時,我第一時間打給她。真的,比入圍最佳紀錄片更激動,因為終於為她紀錄片剪接的努力被看見而興奮。念修:套阿倫的話:尬到贏為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phopst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