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名人推薦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Luke

距離上次看〈街舞狂潮〉的初剪,算算居然即將屆滿一年,痞客邦的可愛小編不知道最近怎麼樣........

喂!這不是重點吧!

因為當時跟導演阿賢有小聊一番,後來也去看了他執導的一個MV的拍攝(一個光看就知道紅不起來的歌手,陪同拍攝的美眉倒是相當正點),這次電影正式上映前便有了看試映的機會。諸位也許有所不知,導演認識我其實不一定是好事。根據過往的經驗,因認識導演而「愛之深責之切」的情況已發生數次,也讓我得罪了幾家電影公司。故而出席前,我心中已經抱著「可能要跟阿賢絕交了」這樣嚴重的覺悟。

幸好,阿賢沒讓我失望。

以高中街舞團體「八個小孩」及34歲的街舞老人(街舞是年輕人的天下,身子軟骨頭有彈性)「阿倫」的雙主線進行敘事,紀錄片〈街舞狂潮〉所拍下的是青少年的人生註腳和中年人的狂熱夢想。電影拍完了,八個孩子各分東西,除了入各家知名大學外也有人成了遠征異國的交換留學生(最正的范姜);阿倫呢?仍在闖著他的跳舞大夢。縱使大眾無法理解,縱使家裡無法理解,縱使賺來的錢全部又賠在推廣街舞這件事情上。『就跳吧!尬到贏為止!』

阿倫要跟誰尬?答案很簡單:自己。

hiphopst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電視兒童

甫在2010金馬獎入圍名單獲得『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雙項提名的《街舞狂潮》,以34歲的街舞鬥士阿倫VS 高中生組成的『8個小孩』舞團,年齡幾乎相差一倍的兩個世代,對街舞一樣懷抱熱情,卻有著不同的面對方式。

曾與夥伴組成本土第一個嘻哈團體的阿倫,在經歷發行唱片、樂團解散,獨自前往紐約學習、赴巴黎參加比賽的歷程後,一度想要放棄去當售屋員,竟在決心剪髮作個上班族的那天,收到了赴上海教舞的邀約。

8個喜愛跳舞的高中生,在捷運地下街、公共階梯上快樂的舞著,他們希望在上大學前拿下『捷運盃』的冠軍,夢想實現卻無法兌現一年後再度共舞的承諾,比起不擅讀書的阿倫,父母支持的他們有更多選擇,有人留在台北的大學繼續參加熱舞社,有人和當年的阿倫一樣到了台中,舞蹈即使不是人生的全部,仍是內心重要的一部份。

我原以為這是兩個世代的縱向對照,看到後來覺得更像『群體』VS『個體』的橫向辯證,因著跳舞走向相同道路的人們,終有一天可能會爲了理念不同而分開。但如同其中一位年輕主角喜愛跳舞的原因,正是它不需要吉他、輪鞋等工具,只要有音樂、有空間,就可以享受舞動自我的樂趣,對應戲末在鐵塔前快樂舞著的阿倫,彷彿是最貼切的註解。

觀看《街舞狂潮》不妨留意出品的CNEX(視納華仁),這個自2007年起,每年選出10個企劃案,拍攝華人地區的紀錄片,並舉辦主題影展的組織,在2009年曾以《音樂人生》入圍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最佳音效,並創下三項全得的佳績。

《音樂人生》開了紀錄片入圍金馬最佳剪輯的先例,也等於肯定了剪輯就是紀錄片的劇本,決定了導演的視角。

同樣以紀錄片入圍剪輯獎項的《街舞狂潮》,剪接串起兩個世代的對話,從而撞擊出思考的火花,相信這是《街舞狂潮》入圍剪輯的原因。儘管劇情仍覺得可以更緊密一些,但看了也會有想一起舞動的時刻,不需要懂跳舞,亦能體會戲中主角跳出自我的夢想。

比起《無米樂》、《翻滾吧男孩》掀起而沒能持續的紀錄片熱潮,每年有計畫的推出紀錄片的CNEX,以《音樂人生》、《街舞狂潮》連兩年入圍金馬,穩定的運作模式,很有可能繼續成為獎項常客,也期許這個組織爲華人紀錄片注入更多不同的角度。

 

【原文出自於:《我看華語片》

hiphopst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Ruke

2010年眾多國片接力上映,多元化的題材和呈現方式,讓觀眾見識到台灣電影創作上的豐富性與豐沛活力,儘管品質也和各國電影一樣,總有良莠不齊的情況產生,且受限於台灣電影資金規模未能與好萊塢分庭抗禮的情況,讓國片總無法呈現出好萊塢電影的大規模場景,但隨著越來越多人願意進場觀看國片,讓許多過去未曾見過的創新題材出現,讓台灣觀眾看到許多過去只有在外國電影才能夠呈現的電影題材,以充滿親切感的土地為背景出現在大銀幕上;【街舞狂潮】就是台灣少數以街舞題材呈現的國片,承襲台灣多數優秀記錄片的優秀水準,導演蘇哲賢拍出了一部充滿情感和熱血的誠意之作。

 

八個小孩 (4).JPG

hiphopst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8056375.jpg
(圖/你一定要看看這部很熱血的紀錄片。)

你有夢想嗎?你正在實踐夢想的路上嗎?還是你已經放棄了,甚至將夢想暫時放在一旁,覺得等到一切安頓好之後再去實踐夢想?

在演講前,我總會問聽講者這幾個問題,因為「夢想」似乎總是被詮釋為不切實際,總是被擺在現實生活的後頭,但在大多人心中所謂的「成功」又是什麼樣的標準呢?

前幾天我受邀去欣賞了一部紀錄片「街舞狂潮」,看這片名,許多人肯定會被框在「街舞」這兩個字中,然後直接的去聯想,我喜歡街舞嗎?對於跳舞的片子感不感興趣,在太多限制與條件的框架下,我們的腦子只習慣於直線思考,與預設立場。

hiphopst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高樹熙

紀錄片向來具有自己獨特的節奏跟生命,和刻意排練演出的戲劇不同的是,你無法預期影片中主角以及故事的走向和調性,頂多透過剪接和編輯影片甚至是觀察的視角,來呈現事件和人物的複雜和關聯性。當然每部紀錄片根據所紀錄事件和題材的不同,也各有各不同的光熱。

由 CNEX基金會所監製出品、年紀甚輕的學生導演蘇哲賢所執導的《街舞狂潮》,紀錄了分屬兩個不同世代對於追逐夢想所堅持熱情的故事,感覺似乎是延續了前陣 子暑假檔期,來自歐美所推出的兩部經由電腦3D視效加持的青春街舞電影風潮,但實際上,有別於以科技取勝的劇情電影,呈現出來的,卻是為了下一個世代所做 的文化觀察以及逐夢紀錄,更為台灣獨有的街舞文化,勾勒出一張張熱情舞動生命的時代臉譜。

hiphopst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馬力

這部紀錄片的開場是在巴黎市政廳,在華麗的水晶燈下,我們看到世界各地喜歡街舞的朋友們熱烈享受舞蹈的身影,他們有多享受舞蹈,而舞蹈又帶給他們多大的快樂,我們都感受到。接著鏡頭拉回台北街頭,鏡頭回到了阿倫獨自走在街頭的身影。

這 部紀錄片聚焦在兩個不同世代,但是同樣為街舞瘋狂的年輕世代上。已經三十四歲的阿倫,確有十七年的舞齡,多年來持續的表演,持續的教授街舞,也時常出國學 習新的舞蹈,與國外街舞藝術家交流,進而為好友,國外藝術家好友要阿倫一定要到巴黎參加世界性的街舞比賽;另外一條故事主線是一群即將高中畢業的學生所組 成的「八個孩子」參加捷運盃街舞比賽的過程。

導演蘇哲賢很忠實的紀錄阿倫與「八個孩子」在街舞上的努力,同時也記錄了他們在追求街舞藝術 上無奈。阿倫有時候必須在很危險的環境下教學,而教學的對象不見得是真正對街舞藝術有興趣的人,而真正對街舞有興趣的朋友,如「八個孩子」,卻有可能因為 對未來想像的不同,而自此不再跳舞。台灣是一個矛盾社會,當一個孩子還在讀書的時候,演戲、跳舞、唱歌總是會受到家長以及其他大人的鼓勵,可是當這個孩子 真心的想要以演戲、跳舞、唱歌為職業的時候,家人不支持的態度是夢想最大的殺手。阿倫是有勇氣,以三十四歲的高齡持續的在街舞的世界裡悠遊是非常不容易 的。做藝術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絕大多數人也許努力了一輩子,都沒有十五分鐘的成名時間,更不要說大紅大紫了。

在這部紀錄片裡,你可以感受到他們對跳舞的活力與對街舞的熱情,有些時候你會感受到他們對夢想堅持的勇敢與毅力。導演蘇哲賢雖然拍的是紀錄片,卻可以把台北拍的跟巴黎一樣美,台北也有美麗的都市風景。


【原文出自於:☆★馬力秀。POWER ◣→電影台←

hiphopst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op聖誕節到信義誠品觀賞了台灣第一部的街舞紀錄片"街舞狂潮 hip hop storm",這是一部講述一個街舞老師和一群熱愛跳舞的學生,彼此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鬥的過程,我看完後非常的感動,尤其在和導演座談後,覺得有必要大力的在網路上推薦這部影片......

 
Kop跟導演蘇哲賢的合照

 

我上一部看的紀錄片是街舞開戰Planet Bboy,坦白說這部街舞狂潮的格局沒有比Planet Bboy大,參與拍攝的國家和舞者也都只有台灣,但是它就像海角七一樣,因為很在地生活化,所以打動了台灣觀眾的心(尤其是台灣的舞者)。

hiphopst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倫 (6).JPG街舞狂潮是一部很有看頭的電影,但是它的好看,不止是因為裏面有令你目不暇給,讚嘆不已的舞蹈絕技這麼簡單,那樣的電影我們看過太多,從80年代的閃舞」到今年的「舞力全開」,都是以年輕人在街頭尬舞為賣點。然而,「街舞狂潮」並不這麼關心舞技,雖然片中主角舞跳的一點不含糊,但它更關心的是舞蹈在跳舞的人生命中代表什麼意義,他們怎麼迷上街舞? 怎麼停止? 或怎麼停不下來?

所以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國家的人在跳,不同年齡的人在跳,不同階層的人在跳,他們面對跳舞這件事的態度都是爆發的、拼命的,好像不跳就沒機會了,因為這是當青春尚在時才作得好的一件事。

因此,當你看見活到34歲,卻已有17年舞齡的阿倫仍然堅持要跳,你的感覺不是敬佩而是不捨; 因為你同樣也可以看見,這件事由一個叫自己「八個小孩」的中學生舞團作起來,要自然的多,而當有幾個成員為了未來決定停止跳時,你卻覺得惋惜。

街舞狂潮非關舞蹈,它給我們看到比舞蹈更廣的生命真相,看到執著之必要與不必要,看到青春之可恃與不可恃,即使不懂得跳舞,這裏面也有你我的影子。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 http://julien87.pixnet.net/blog/post/24401732/1#comment-29953571

 

 

 

 

 

 

hiphopst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八個小孩 (3).JPG  本文摘自中國時報

《街舞狂潮》是非常年輕的導演蘇哲賢一部相當成功的新作品,講述的是執迷於街舞熱情的兩個世代年輕人,分別為自己的街舞夢想努力不懈的故事:一邊是超齡的獨行俠阿倫,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參加在巴黎舉行的國際街舞大賽;一邊是以名校高中生所組成的「8個小孩」,他們在大學聯考後重組了為聯考而中斷一年的舞團,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在台北市捷運公司主辦的「捷運盃街舞大賽」一鳴驚人,為青春留下見證。

 

這兩個世代的年輕人雖然有著不同的身世背景和遭遇,但都要分別克服他們在現 實生活中的羈絆,全心全意的去追求進而實現自己的夢想。尤其是在台灣舞界已有一席之地的阿倫,他一方面在街舞的專業中找到了自我肯定與價值,一方面也為他所執迷的街舞付出許多心力與代價,即使為此辛勤工作,到處教舞,也無怨無悔。

 

也許是年齡接近的關係,或某種心靈上的同質性,我一直認為做為報導者和觀察者的導演,在這個故事裡表現出很高的同情和理解能力,因此對這樣主題的處理能力,包括去了解街舞的「眉角」,包括與訪談對象建立某種情誼,也顯得十分熟悉、自信與寬裕,甚至超出預期的老練。不論是受訪者的心境、神情或是舞蹈動作和小動作的捕捉、掌握,都顯得犀利、準確、流暢,賞心悅目且引人入勝。

 

由於街舞這樣的主題,片中不可避免的出現大量流行文化的符號與象徵,加上主人翁們相對而言較戲劇化、誇張與特立獨行的性格—尤其再加上濃密的音樂場景與多樣化的言行與充滿美感與個性的舞蹈動作,讓這部影片擁有了多數紀錄片不易擁有的豐盛視覺與聲光之娛,在策略層面先天掌握了親和力與可看性的優勢。

 

當然,也因為這樣,說故事者也有更大的壓力,去創造一個可以和華麗的視聽糖衣相匹配的論述與探討。例如:雖然屬於兩個不同的世代,主人翁們選擇自我實現或自我完成的途徑卻都不約而同的是,具有媒體的立即現場回饋或及時回報的流行儀式。這樣的社會現象有著怎樣可理解或不可理解的來歷?例如:這樣的夢想與這樣的成功與失敗如何豐富、印證或否定了夢想的意義?例如:主人翁們在整個夢想的追求中得到甚麼樣的啟發?或完成了甚麼樣的成長?一個人物故事要超所謂越勵志故事的藩籬而創造出一種言談的深度或厚度,關鍵往往在於:你掌握到怎樣的質疑來與信仰進行辯證。

 

但是「街舞」其實已是一個很完整的作品,換作是我,我是不想讓太冗長的思辨干擾了我夢想的節奏。

 

hiphopst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